 |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 |
|
|
娘子军的故事是一个热门题材: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作曲吴祖强是今天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吴琼花的第一个扮演者白淑湘今天已经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同年,田汉编剧的京剧版《红色娘子军》由中国京剧院四团首演。1970年,芭蕾舞的电影版《红色娘子军》全国公映;1972年,京剧样板戏版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更早的时候,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早已风靡全国。俨然,红色娘子军的故事一度成为重要母题,而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或许是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一部。
和西方传统芭蕾舞不同,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叙事性风格有强烈的写实性。这个可能与题材以及当时的文艺需要有关。首先,作为刚刚引进新中国的芭蕾舞,必须要得到广大观众的理解,这也是当年的文艺作品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因此,舞蹈的表现手法有很逼真的写实主义风格,用写实手段来代替可能存在歧义的舞蹈语言或者音乐语言,做到含义确切、雅俗共赏。其次,作品的情节很复杂,没有写实性很强的叙事,可能很难表达,因此也影响到作品的叙事手段。因此,《红色娘子军》以普通的舞台动作带动芭蕾舞,因此也就有了响亮的皮鞭声、枪声、雷电,舞蹈中也有挑水、横幅、黑板等很具象的生活细节。除了音乐又采用海南民间音乐素材之外,舞蹈编排也带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比方第二幕的尖刀舞就有一点海南民间舞蹈的痕迹,其灵感可能来源于海南黎族的钱玲双刀舞。
《红色娘子军》叙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这支全部由妇女组成的部队,真实全名叫琼崖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今天的万泉河边上,竖立有娘子军战士的塑像。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自诞生起,就常演不衰,男女主角演员已经到了第五代。这一代又一代的主要演员,都是中国芭蕾舞的领军人物,参与演出的演员也是中国芭蕾舞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