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舞蹈资讯 精彩视频 舞蹈种类
拉丁舞蹈  摩登舞蹈  民族舞蹈  现代舞蹈  芭蕾舞蹈  踢踏舞蹈  街舞舞蹈 
舞蹈比赛 舞蹈教学 音乐下载 精美图库 会员服务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明星档案  舞蹈前沿  舞蹈评论 
比赛视频   大赛视频   积分视频   会员上传   表演视频   教学视频   彩访视频   视频集锦  明星视频 
赛事通知   比赛成绩   国内赛事   国际赛事   比赛规则   裁判介绍  
教学资料  舞蹈知识  舞蹈名师  舞蹈考级  舞蹈培训 
拉丁音乐   摩登音乐   表演舞蹈   团体舞蹈   其他音乐   音频光碟  
积分说明   VIP会员   会员登录   附近的人   求职招聘   寻找舞伴  

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张继刚,肆意扭曲历史与民间

不详 佚名 【字体: 】 2011-11-24 14:39:00 点击:

张继刚,肆意扭曲历史与民间

    9月初《解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第一场,我应一家媒体邀请去看的,为此,我推掉了去南方的一个采访。结果文章出来,编辑很喜欢,在编辑部放了一周后,由于国家大剧院经理反对发表,而文章没有问世。我把文章给了北京一家青年报,报社的朋友说,我们刚发了一位领导授意的赞颂《解放》的稿子,再发批评的不合适。

    时间过了长了,也就把这个评论忘记了。今天早上上网,获悉山西省拿《解放》竞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说这个戏是今年山西的“好戏”。真的成了天下笑谈了!

    于是,翻出旧文章,谈谈我对《解放》的看法。

    《看秧歌》是一个太谷秧歌小戏,张继刚利用了其原始民歌,但是不顾历史的真实性,在《解放》第一场,用数百只小脚在舞台上乱忸怩。

    《看秧歌》产生与20世纪30年代,看秧歌的主角都不是小脚女人,而是大脚女人。唱词中说“老婆子坐的不拉子”。就是说,看秧歌的小脚女人们,都是坐车去的,不是像《解放》那样跑着去的。跑着的人都是大脚。

    张继刚严重缺乏对历史的尊重,对民间的尊重,《解放》一定是笑话,而非精品!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六日星期五9:09:07

《解放》≈角刀牛方文

(山西说唱剧《解放》,2009年9月1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张继刚,肆意扭曲历史与民间
图片1
张继刚,肆意扭曲历史与民间
图片2
张继刚,肆意扭曲历史与民间
图片3
张继刚,肆意扭曲历史与民间
图片4

 

    “葛木栓,葛木栓……”,我刚工作分配到一个学校,在班里点却引来哄堂大笑。原来,那个学生叫“葛林全”,他把“林”字写得过散了,误导了我。此后,同学们很把他叫了一阵“葛木栓”。

     解放”怎么写?我觉得张继钢还是未下到工夫。甚至比葛林全写得更散,几乎让我读成“角刀牛方文”。既然这样,我就分解着读读试试。

    “角”,应该是这个说唱剧的“触角”,是主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国庆60年这个大背景下来看这个戏,是最触动人心的那个时代意义。可惜作品用“小脚”来挠现代观众的审美痒痒,挠的不是时候。女性解放与全国解放,不是一个概念,故意混淆这个概念是对20世纪中国的误解。“解放”作为历史概念,指的是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比1949年更早的时候,小脚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故事发生在太行山脚下、汾河边上,这是我熟悉的地方。真正的小脚女应该90岁了,80岁的人都没赶上裹脚时代。所以把小脚放在这个时候挠,中间三十年的历史被忽略和遗忘了。这不是编导缺乏常识,是编导故意想玩个花样,结果经他们一玩,20世纪的中国只剩下70年了。

    “刀”,是编导最能够换取观众掌声的看家本领,在《解放》当然就是舞蹈了。舞蹈部分是博得掌声最多的环节。但编导采用人海战术,这是春晚或者奥运团体操的惯常手法。而双人舞的部分,可能演员个人技术也有局限,但是作为舞蹈大家的张继钢,确实也缺乏编双人舞的功力。看成熟的舞剧,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衔接很漂亮。但在《解放》这里,双人舞很业余,群舞成了团体操。作为舞蹈家,单独用舞蹈讲不清故事,所以拉了“说书人”来。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张继钢,说《解放》是舞剧,他自己也接受不了,所以说这是“说唱剧”。

    “说唱剧”,那“说”和“唱”就是重点。我先说“唱”,这是《解放》之所以敢于支撑起来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解放》“牛”的部分。《解放》“牛”什么?“牛”的是有那么好的山西民歌、山西戏曲。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新作品,使用民间艺术的时候,太过简单。把最现成的拿来就用。“牛”固然“牛”,但是和故事基本不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重新填词以更符合剧情需要?音乐部分,把《土地还家》和《桃花红杏花白》两首左权民歌拿来反复使用,不仅毫无创造,而且有抄袭的嫌疑。

    “方”,当然是地方,是山西。我特别渴望“说”的部分用的是山西民间曲艺。“琴书”、“鼓书”,山西分布很多。可惜,《解放》是普通话说书,哪里有一点地方特色?并且感觉说书人是:没什么想说却要“硬”说。而说的事情,毫无真情。“亮亮”和“小小”两个最重要的形象,是符号,是“男”和“女”,而不是“人”。看完全剧,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爱”,有什么样的“爱情”。这样简单化的“男”“女”符号,怎么感动观众?

    演出单位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是个“文”化教育单位。学校给教师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固然是好事,但是切不可好大喜功,满足于“大型演出”。北京的团体要到“金色大厅”,地方团体要到“国家大剧院”。这样的风气并不值得倡导。如果要实践,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到民间艺术团体中去,传承好本土文化,也便于更多学生将来就业。而花精力打造《解放》,学生真正获得的收益并不多,而且还可能用不好的东西误导了学生。

    每个环节都不够纯粹,而整体也略有一盘散沙感觉的《解放》首演了,却获得一片欢呼。许多观众是真喜欢,不远千里,从山西来看演出,真的很让人欣慰。中国音乐学院的一位研究民间音乐的朋友告诉我:“民歌唱的又专业又原生态,太好了!”

    可见,我的感觉是错了的。那就算我没说。当年读“葛木栓”只能说明我认字能力差,大家哄笑我是应该的。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日星期三



0% (0)
0% (10)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版权所有 华人舞蹈网 CopyRight 2006-2012
吉ICP备11005826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开二区 邮编:130000
电话:13596490070 Email:hrwdw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