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2010年1月29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著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在厦门举行的海峡两岸少儿舞蹈艺术发展研讨会上狂批目前少儿舞蹈的“功利化”,题材、情感、技巧的“成人化”,甚至“风情化”。
在29日在厦举行的海峡两岸少儿舞蹈艺术发展研讨会上,面对来自各地少儿舞蹈专家、编导,他直言不讳地说,在少儿舞蹈的不好倾向中,一些老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把成人世界中的不良习气,也带到孩子们中间。
舞蹈不应为了夺利而跳
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舞蹈比赛是少儿舞蹈中最权威的比赛,不过,从去年开始,中国舞蹈家协会把“比赛”改名为“展演”,冯双白说,原因在于我们在“比赛”中,看到了太多的“锦标主义”和“功利主义”。
他说,在一次比赛中,他看到一个有趣现象:台湾的小朋友得了三等奖,他们仍然笑眯眯的,香港和澳门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大陆的小朋友,得了一等奖的,在镜头前,兴高采烈地摆姿势照相,得了二等奖的,在一旁哭哭啼啼。
很显然,大陆的孩子把比赛的名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冯双白毫不客气地说,一些老师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说,舞蹈是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现在最为要害的是,连少儿舞蹈老师自己也不认为是在做人类最美好情感的传递,而是为了夺利在跳舞。
冯双白说,大陆的少儿舞蹈一直深受“成人化”的侵害。
譬如说,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迪斯科、劲舞、霹雳舞的动作大量进入少儿舞蹈,少儿舞蹈因此变得很“僵化”。冯双白说,那时的少儿舞蹈几乎每个动作、每个节目都有类似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动作,几乎所有的少儿舞蹈都一个样。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不仅动作,少儿舞蹈的情感也成人化了。冯双白说,编导老师把成人世界里的题材,直接复制到少儿舞蹈题材里,最典型的是让少儿跳成人的民族舞蹈。
他列举了一个让他记忆犹新的少儿舞蹈:一群幼儿园的小女孩,穿着红色上衣和小短裙,随着音乐,像模特那样在舞台上来回走动,当她们背对观众向里走时,一边走,一边扯衣服,等到她们转身,小衣服被扯开了,露出“抹胸”;接着,她们继续走,继续扯,待到她们第二次转身,小裙子没了,露出小三角内裤。
这时,她们继续走,继续扯,台下的观众惊呼,这也太疯狂了吧!这还能继续往下“脱”吗?
所幸的是,这回转身,她们戴上的是墨镜。
冯双白说,那一瞬间,我觉得,那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一群小妖精。
要从孩子的世界入手编舞
在少儿舞蹈中,也可看到大量的成人舞蹈的技巧动作,“比比皆是”,譬如说,空翻、旋转、乌龙脚柱,冯双白说,看到孩子们如同成人般的跳舞,我担心他们把小脖子也扭断了。
甚至成人舞蹈世界中的“风情化”等不良风气,也渗透到少儿舞蹈中。冯双白说,不管哪个民族的舞蹈,都用一招来吸引人,那就是“风情”。因此在成人舞蹈中,出现抢夺人体中段的现象——舞者的胸衣越来越窄,裤子越来越低腰,以露出面积越来越大的“中段”。
冯双白说,在风情化的影响下,傣族舞跳得和埃及的肚皮舞一样,舞者露着大片的“中段”,眼睛放射出吓人的光芒。
曾经到过西双版纳的冯双白说,事实上,傣族是个向往和平的民族,傣族姑娘的魅力在于:她羞涩地瞄你一眼,然后立刻垂下眼帘,那一刻,才是穿透人心的力量的美的传递。
冯双白说,事实上,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有很多时候,甚至是“反着”的——天下雨了,大人怕踩到水,但是,孩子偏偏就喜欢。
因此,他说,大人们在创作少儿舞蹈时,要从孩子世界入手,而不是用孩子来折射成人的心理。
冯双白说,在某种意义上,他理解少儿舞蹈的编导们,他们需要地位,需要金钱,因此需要比赛成绩,但是,他说,他们应该清楚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冯双白说,少儿舞蹈的老师们应该要牢记:我们不只是教孩子一个舞蹈动作,每时每刻,你都在传递美的理想,你是美的示范。
冯双白说,这时,她们继续走,继续扯,台下的观众惊呼,这也太疯狂了吧!这还能继续往下“脱”吗?
所幸的是,这回转身,她们是戴上墨镜。
冯双白说,那一瞬间,我觉得,那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一群小妖精。
听众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