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资讯 >> 舞蹈评论 >> 浏览文章
《跳春》是多达300名男女舞蹈演员参与的群舞,虾嘎作为领舞者中唯一的男性,可谓万红丛中一点绿,怎能不抢眼?
虾嘎的两分多钟春晚表演里,没有一个正脸镜头,但其特有的冲天辫造型、力量与优美融合一体的舞姿,将让观众耳目一新。
原生态,男舞者,男人味十足的男舞者……这些新鲜的元素,都是在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现,虾嘎的一炮冲天似乎没有悬念。
其实凡是看过杨丽萍舞剧《云南的响声》的观众无不对虾嘎这个演员念念不忘。虾嘎昨晚带来的老虎鼓舞蹈从姿态到韵味更加不可思议。作为杨丽萍的得意门生,他的未来一片光明。
虾嘎
本名:黄文杰
1982年11月生于云南建水普雄龙岔口大萝家寨
2001年8月被杨丽萍发现,在《云南映像》中担任领舞,参加所有需要男演员的节目演出
独舞《鼓祭》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三等奖、CCTV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群众创作舞蹈表演类铜奖”
2008年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虎年春晚作品:舞蹈《跳春》
2010年春晚的舞台上,有一个事先并不引人注意的节目——在成百名女舞蹈演员的簇拥中,一个身体健硕的男性,聚精会神地敲打着一面老虎鼓……
他就是杨丽萍的得意弟子——虾嘎,演的这个舞蹈叫《跳春》。这个哈尼族小伙子看上去20多岁,身材十分健壮,发型也十分有个性,整个人看上去酷酷的。
在春晚的舞台上,虾嘎好比传统年夜饭上的一道新菜,浓郁的民族风情,原生态的味道,爱尝鲜的观众将“品”之不忘。
春晚接触:哈尼族小伙外形另类内心单纯
但走下舞台,他却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害羞的人,想法也很单纯,因为普通话不太流畅,说话语速也比较慢,和他另类的装扮形成很大的反差。
完全不同于常见的演艺界人士,虾嘎像另外一个世界的来客,让记者处处意外。
对于这个单纯的哈尼族大男孩来说,虾嘎并没想过上了春晚就能成名,也并不知道上了春晚就离成名不远了。
从审查到彩排,虾嘎就觉得时间周期太长了,他既不紧张也没觉得兴奋,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程序走,结束后不是回住处休息就是回剧院演出。
无论什么事情,他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想法去看待,“没想过要成名,是春晚剧组找上的我。”
获邀上春晚“成名”和他没关系
虾嘎说,春晚剧组最早是想让他和杨丽萍一起上春晚,表演一段名为《火凤凰》的舞蹈,他跳火,杨丽萍跳凤凰。
但因为杨丽萍忙于《云南的响声》的巡演,无法抽身和虾嘎排练,这个节目就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杨丽萍就提议,可以让虾嘎一个人上春晚。
后来,剧组又找到虾嘎,请他在春晚上表演一段打鼓,名字叫《跳春》,他就来排练了。在他看来,上春晚同样是演出,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舞台其实是一样的,我也不紧张”。
对于上春晚就会出名一说,虾嘎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在他看来,只要想着演出时怎么发挥好就足够了,其他的似乎都和他没关系。
“我不会想下面有好多人、好多领导在看。没想过能出名,做什么广告代言,不可能。看命,人什么时候出名,是老天爷注定的,哪个人不想出名嘛?”虾嘎边说边笑。
“中标”揭秘:杨丽萍是恩师放手让他去历练
如果不是杨丽萍,虾嘎现在也许还在家乡干着农活。
19岁之前,虾嘎的全部世界就是家乡云南红河州下面的一个村寨。他是家里的全劳力,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放好他的牛、种好家里的庄稼。
直到2001年,去云南采风的杨丽萍遇到了虾嘎,被他身上的某种气质所吸引,随即把他带到昆明排练《云南映像》。
从此,他的生活改变了很多。不仅在一些舞蹈比赛中获奖,还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境外火炬手。
虾嘎告诉记者,直到成为火炬手,他才知道世上还有奥运会这回事:“在我们老家,连央视5套都收不到。”
就连央视一年一度的春晚,虾嘎的家人也只是略知一二,“家人什么都不懂,还问我会不会上不了,我说我也不知道,又不是我说了算。”虾嘎说。
而他也直言,如果不是杨丽萍把他带了出来,已经27岁的他恐怕早已讨了老婆,生了孩子,继续种地、放牛。他和他后辈的生活轨迹也不会发生什么改变。
“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这就是命运。”虾嘎说。
包括此次上春晚,杨丽萍也放手让虾嘎自己一个人去历练,并没有进行任何指导,“杨老师没有来看过我的排练,我在团里面打了快10年鼓,不会出什么意外。”
虽说对春晚虾嘎一点都不担心,但杨丽萍也“警告”过他:上春晚,最后一天、最后一刻都有可能被刷下来。
虾嘎
苦练成绝技烟盒舞出万千姿态
刚开始学舞时,杨丽萍几乎对他的每个动作都要进行评价。哪个动作不到位,哪个地方有欠缺,杨丽萍都是一点一点地教。
而现在,演出结束后,杨丽萍只需打个电话,告诉他哪里不太完美,虾嘎立刻就知道如何调整。
如今虾嘎已跟随杨丽萍近10年,对他的表演,杨老师现在已经非常放心了。
虾嘎有一项绝技——烟盒舞,两个装烟丝的烟盒到了他的手里,竟可以像鼓一样打出各种节奏,看过的人无不说神奇。
因为不想本族传说中的烟盒舞失传,虾嘎曾经每天拿着两个烟盒练习,好多演员晚上9点下班就回去睡了,而他却一个人跑到排练厅去苦练。就这样,虾嘎夜以继日地练习了一年多。
现在他还能用打烟盒来模仿动物姿态,他说,他这个烟盒能打出在架子鼓上才能完成的节奏,是世界上最小的鼓。
舞蹈如生命要跳得和老师一样好
虽然现在在城市生活,但虾嘎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外出。在他看来,闲暇的时候,他更愿意在住处睡个懒觉。
对虾嘎来说,舞蹈如生命一样重要,而他也相信,埋头练舞是最重要的:“我承认,我爱这个行业,喜欢跳舞,我没想过要像杨老师这么出名,但我想过跳得像她一样好。”
跟随杨丽萍学习舞蹈以后,2005年到2009年,虾嘎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舞蹈比赛,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参加这么多比赛就是因为他喜欢,而且杨丽萍也经常鼓励他参赛。
而他也常告诉自己要再努点力,“也许完成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但你再投入多一小点,就这么一小点,观众都能看得到。能不能感染观众,也在于这一小点。上不去就是少了这一点,能上去就到了一个程度。”
这些简单朴实的话,蕴含着哲理,从虾嘎口里说出来,却那么恰如其分。
离乡近10年还是纯朴的放牛娃
因为很少外出,虾嘎从来没坐过地铁,又因为害羞,他出门却不好意思问路。
最近既要参加春晚的彩排,又要参加《云南的响声》巡演,虾嘎有些忙不过来。
彩排结束往往是交通高峰期,为了按时赶回保利剧院,虾嘎就找了一起排练的女演员,送他坐地铁。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坐地铁也不复杂,但是我不敢问路……”
就连上春晚要和那么多女舞蹈演员同台,虾嘎都感觉十分尴尬,“后来排练时间长了就好些了。她们叫我虾嘎老师,我说千万别这么叫,我会害羞。”
而在采访过程中,虾嘎并不十分善于言谈,谈吐中还有些羞涩,总是不好意思地笑一笑。但一提起喜爱的舞蹈,他立马来了精神,说起来滔滔不绝,还站起来给记者做示范,一下像变了一个人。
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放牛娃,即使经受了近10年城市生活的洗礼,却依然有着一颗单纯的心。文/记者方芳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