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华人舞蹈网_体育舞蹈-体育舞蹈视频 >> 舞蹈种类 >> 摩登舞蹈 >> 摩登技巧 >> 浏览文章
看马科斯·希尔顿爵士的华尔兹右转 (1)
——看马科斯·希尔顿爵士(Marcus Hilton and Karen Hilton MBE)的华尔兹右转(男士动作)
华尔兹的Natural Turn是一个摩登舞者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舞步型,在这个舞步型中,摩登舞的基本元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的基本内容几乎含盖了摩登舞中绝大部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应该引起舞者的高度重视。
一、充分理解Natural Turn的重要意义
N ataral Turn特色鲜明,独具源流性,其源头是摩登舞指定步型的统一规范,由规范产生的国标标准,由规范演化的基本技术,以及相应的基本功,即架形、姿势、移动、升降、反身、扭转、摆荡、倾斜、旋转、地板技术、体能、音乐、配合等技术和基本要素,正是这些特定的统一规范性,国际标准的规定性,基本技术的原理性,构成了国标舞较为完备的基本理论体系。
Natural Turn 每一步都有国际标准的量化指标和技术含量,全面体现了摩登舞的基本理论,很具代表性,对其他指定步型的舞步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因为他们之间,虽然有风格和节奏的不同,但彼此同属一个摩登舞家族,其血腺是相通的,都来源于摩登舞统一的基本理论。
历代国标舞前辈和大师,早已把Natural Turn of waltz 这些基本动作,用心研习打磨,成果丰硕,流传至今,只要我们认真吸收消化,把基本动作、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所需基本功视为艺术生命,跳的是规范,跳的是标准,我们就会眼明心亮,有幸拥抱第一道霞光。
二、Hold and position架形、舞姿在摩登舞中,两人握抱姿势(hold)之重要性,决定这对舞伴是否成功,如果你无法用恰当的方式抱持对方,你们就不能以正确的姿势共舞,即手架的连接是一种动力的连接,而且不是静态,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连结,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手架连结永远固定不变,而又处于静止状态,造成“握持姿势”的僵硬,两手(横轴)把中轴锁得太紧,影响了中轴的前后摆荡和转动,丧失了协调和灵活,失去舞蹈的圆滑和流畅。试看马科斯的手架,从容大方,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既稳固又有弹性,恰到好处,且又不是静止的,马科斯的动作与一般选手的只是“差之毫厘”而实际效果是“谬之千里”。越平凡越见功夫,越简单越易犯错误,所谓“浅水溺死人”,就是这个道理,当自认为水平高的时候,就积习难改,这就是艺术的游戏规则。
搭起手架有其姿态要求,头要向上延伸顶天,眼平视,颈要直,有颈后部靠衣领的感觉,收下巴,两肩平,两肘外撑与后背平直,肘以下关节放松,左手心握住女士右手心,与眼线同高,右手心掌微托住女士左肩胛骨,男士右腰要微撑住女士右腰,身体中正,含胸拔背,小腹缩,腰背要稳定撑紧。架形要大气,要有骄傲感、绅士感、贵族感,有霸气,有生气,有灵气,要生活,有冲击力,身体要进入舞蹈状态,全身肌肉和神经要积极,不要松懈,手架要松中有紧,刚中带柔,给女士创造一个舒适自由的活动空间,为双方自由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强调了抱持和姿势的重要性,但过分强调它的重要甚至认为它在舞动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会进入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因为摩登舞是移动的艺术,也是运动的美,风格是优雅飘逸,运动中的架型。和静止时的架型看起来相同,其实做起来有很大不同,Andrew Sin Kinson(Denmark)的舞伴Charlotter Jorgenson查劳特·乔根森在教课中说:在移动中架形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要根据运动动作不同用躯干来产生完美的架型。也就是说,背部和腹部要有弹性,要通过中段的贴靠,扭转、推拉、提拨、伸缩等手段,协调平衡,配合协作,积极地、有力地、优雅地、柔和地顺畅地去完成动作。
三届黑池职业组冠军Mirko在2007年黑池讲习中指出,目前,有很多舞者非常重视握持和姿势,确实在标准舞中一定要有很好的握持和姿势,但确有人是just about position to dance,只是用架形姿势去跳摩登舞,他当场演示了只用固定的姿势跳Waltz的跳法,他说,This is too square,太呆板,大方正,在美妙的华尔兹音乐中不应该跳出这么丑陋的舞蹈,这样只是用脚跳舞,没有用上身体的动作,他还用每拍的平均速度和第一拍用太多的时间去跳Waltz,并指出这些跳法的错误,失去了Waltz平滑、圆润,身体摆荡的艺术特色,仅仅利用架形姿势跳舞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摩登舞是身体的舞动,要辩证地看待架形、姿势和舞动的关系,科学地思维,我们不能用这种方法跳出简单、生硬、没有内容的丑舞,要想跳出优美的舞蹈,还要有许多内容,才能有所创造,走向艺术高峰。
提摩西·豪森在授课时强调架形姿态是摩登舞第一要素,他指出,头部感觉要像空中有顶帽子,努力把头伸进去,在前额上有第三只眼睛,要向上向前看,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贴靠动作,男女双方后背后腰要努力上推,指向舞伴,实现身体中段的“腹下微贴”,没有这一接触,就不是摩登舞,肩膀放松的动作应是肩部向上向后向下转,右脚重心站立,左转,但过分左偏会失去平衡,肩部不可太左转,舞伴双方头部太接近是错误的,双方身体过分垂直也是错误的,特别是女士的过分垂直,失去了女性的柔美和舞蹈的线条美,也不符合平衡的物理学原理,男士女士前面都要有一片窗口,视野要开阔,这是自己的空间,不可被侵犯或失去。并演示了五点接触:①男左手与女右手②男女身体右侧接触,即髋部以上,横隔膜以下③男右手腕、手臂与女腋下和左臂④男右手放于女左肩胛骨下方⑤女左手以中指和大拇指为主优雅地放于男右大臂外侧。并演示了通过轴转练习第⑤点接触,通过弧线后退学习第①点接触,通过双左旋转学习体会第③点接触。
三、华尔舞的舞蹈风格和特点:先明确概念,也就是摩登舞的本质。摩登舞的本质是双人跳的独舞,因为它是一个人(man)的大脑指挥的舞蹈,女士只是作为男士身体延伸出去的一个部分,参与舞蹈的展观,而男女身体密切的贴合,是使二个人合二为一的必然技术,可以说:摩登舞的所有技术,都是建立在男女身体密切的贴合这一基础上的,这也是摩登舞在技术上与其它众多舞种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区别,离开了“腹部微贴”,摩登舞什么也不是,摩登舞正是因为发展了“腹部微贴”这一双人合一的技术,使得其它身体运动技术得以应用和传递,得以充分展示其艺术特色,才得以自立于世界舞林,成为舞蹈世界里的一朵美丽的奇芭。
华尔兹舞为一小节三拍的舞曲,华尔兹的音乐优美,节奏缓慢,如波浪般的弦律,一分钟约30小节左右,在约0.67秒的一拍里,要踩出一步,而身体有许多的动作要完成,所以动作要非常熟练,技巧要非常成熟,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跳华尔兹舞的原则是利用身体的摆荡实现人体运动,属swing类舞蹈,身体运行曲线圆滑连接可导,是从一起步到结束,力道要连绵不断,息息相关,环环相扣,是链条式的链结方式,如果某一方面某一点没做好,这说明上一个动作没成功。跳舞是做过程,而错误不能在结果中找,要在过程中发现,所以舞动中需要诸多舞蹈元素的具体运用,一个地方做错了,死抓住这点去追究是头痛医头腿痛医脚,舍本求末,而应在前一个环节中去更正,因此在原地摆架子是错误的。一个环节做不好,会影响下一个动作的质量,动作是连续的,不能出现停顿的,虽然三拍的时值的等距一样,但跳舞时要有快慢慢的感觉,才会有变化而不致流于平淡,三拍原则上只有两步的间距,但若有追步、锁步、跑步等,跳四步有三步的移动间距,每一步不要认为其小而忽略,每一步都要上重心,交待要清楚明白,也就是前后脚轮动交替,周而复始。
意大利摩登舞大师Mirko在2007年黑池讲习中,对华尔兹舞在音乐中的展现时演示了用三拍平均速度的错误跳法,因为摩登舞的音乐特色是弱华了拍子的击打强度,强调了音乐的弦律的重要性,有利于在连绵不断的身体运行中,舞者有充分展示自己理解音乐的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舞蹈艺术。他说用在第一拍花费太长的时间去跳Waltz,也中不对的,因为华尔身体摆动线条是先快后缓,是冲浪式的滑行,应该是在第一拍时快,在第二拍上升展示阶段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Waltz舞的艺术特色,关于节奏问题,大师也有精辟的论述
四、预备步:共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向右123,向右的预备步123为重心下降,身体上拔,左脚裸、膝、髋关节右转、低位,身体板块右转1/8(45°),左脚单脚重心;向左的123是第二小节,是高位,右脚单脚重心,在2时要有非常挺拔的直立感,开阔与舒展的空间感,合二为一的包容感,蓄势待发的动态感,板块应向左转1/8(45°),即欲左先右。世界冠军,意大利摩登舞大师米尔科在2006年黑池讲习中对欲左先后,欲右先左有详细的描述和示范,他指出,在一个动作(一个小节)结束时,要依据下一小节转动方向,要加大身体反向扭转角度(1/8转),一切从反面做起,特别应用于撇转、轴转和小节之间的链接,增加了舞蹈的流动感,加大了动作幅度,美化了视觉空间,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从2到3的启动过程,不难看出身体不是原地下降的,而是在向前的动态的过程中和逐渐的悠动中,摆动胯带动左大腿和小腿,以及左脚向前。这个时候,人们常常易犯一个错误,即在跳华尔兹第一步时出脚太慢,太仓促,那么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那么问题要往上面的舞步里找,就是在做预备步2时,身体要动起来,后腰发力,要向上向前提拉升高,高位前行,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去做3的压缩和扭转,然后才能从容迈出第一步one。
3的前半拍,左腿摆动向前,脚跟脚掌依次着地,滚动向前,不可有腾空现象,双腿都是直的,左腿前摆,左腿为摆出性伸直,然后借助惯性,马上到位。
3的后半拍是华尔兹舞的一个重点环节,拍包括内容较多,即降(lowering),扭转(rotation)和移动(body movement)。借身体的势能(mgh),将左腿进行弹性压缩,裸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各关节向右扭转,(rotation身体自转),关于扭转技术,提摩西·豪森和丹麦大师安德鲁·辛格森有精辟的论述①时值:扭转动作始于step3的后半拍,而CBM开始于step1的开始,②rotation扭转conpression压缩不改变身体运动方向③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in order to pass而用rotaion,意思是借对方半边路通过对方,在位置上与舞伴交换④在动作结束时,要恢复正常姿态也要使用抟转rotation⑤在pp.CBMP和WHISK位置中使用⑥在环绕舞伴中使用。⑦是保持双方中段贴靠的要求⑧在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预留运动空间中运用。
看马科斯·希尔顿爵士的华尔兹右转 (2)
左腿屈膝(左小腿与地板夹角45°,大腿和小腿夹角约135°,不是垂直下降)向前,膝盖的弯曲是在摩登舞的元素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要正确理解。马科斯在讲习下降时,明确指出,下降要有从上向下传递的感觉,从肩膀放松下压,到身体到膝关节到裸关节到脚掌到脚跟,是由身体(或者说上身)腰胯,肩背控制着的下降,是向下滑动身体摆荡身体的重要技术。这种弯曲是上身挺直状态下的弯曲放松,依膝盖的弯曲程度可区分为低姿,低站姿,站姿,高姿(膝直足不升),所以在每一拍之后半段,都是为下一步做准备,都是一个松的动作,也被区分为低位和高位的松。这是能量储存阶段,切不可松松垮垮,要体会利用肌肉的张力来跳舞,这时重心完全置于一脚(左脚),身体要上挺,收腹,感觉是用前胸引导向前,后腰发力前推,发力点不在腿部,也不在膝关节是腰胯发力向前引发的身体倾压,导致左膝前屈,要把腰和髋都当作腿的感觉,这是初步建立前进舞步身体语言的关键,要切记,刚而不僵,松而不懈。在左腿曲膝向前时,髋关节打开,圆裆开胯,以身体右侧引导,左侧单边发力,以腰胯为动力源,胯带大腿,大腿带小腿,小腿带右腿,要有力量从腰胯向下散发传递的感觉,膝关节放松,腿部不可互动用力、折叠和提升,要摆动向前,不可停顿,摆动大腿、小腿,右膝由曲到直,脚跟着地到一步之极限。左脚跟渐渐离地,滚动发力至前脚掌,一直送直左脚背,用力到左脚尖,利用“鞭打原理”,用脚尖弹送,使舞步呈现跃动感,有力而流畅。请看马科斯左脚背拉得好直好直,这时形成了前腿弓,后腿登直的马步前冲动作。
这里有必要讨论膝部放松的原理和下降lowering,冯永昌老师说,跳摩登舞时,绝大多数选手的迈步,都是用腿部的力量来推动身体前进或后退,特别是在这样的膝压缩状态中要做到膝放松确实很难理解或做出,但看马科斯迈步时,是用上身带动下肢移动,膝部处于不用力状态,所以能够做到膝部放松。安德鲁·辛格森在摩登舞教学中说,摩登舞的下沉lowering,是伴随着身体运动(body moverment)的下降,是移动整体身体,通过身体摆荡实现移动而产生的,是摩登舞身体运动的必然要求,这是由摆荡类摩登舞(swing dancing)的性质决定的,除此,就不是swing dancing,摩登舞是全方位、大幅度、轻盈、流畅、连绵不断,摆荡曲线圆滑和快慢结合的滑翔(slide)摆荡(swing)式舞姿动态,有其力学准则和动作规范,腿部移动是为支撑身体,给身体提供动力,给身体运动缓冲减震,为身体运动提供服务,脚步启动比身体快是错误的,正确的动作应该是身体后腰发力,身体向前倾压,站力脚曲膝前驱,在移动中下降,在下降中移动。利用身体腰背胯的推动和牵拉带领下肢移动,膝部无论伸直和弯曲都是自然的事情,上身领着下肢,膝部就能够放松,但就有一部分人不相信身体运动学说,在其思维中根深蒂固地迷信自己的脚,而永不入国标舞之门,令人心痛。
五、第一拍one:以下是Natural Turn的第一步的开始,第一拍强,此时要正确理解一步之极限,即:身体重心两脚之间,前脚跟着地,脚尖翘起,但不可翘太高,张大右脚底与地面的角度不可取,(高级舞者,如卢卡,在此时是前脚掌着地,这在他的视频教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是很多人没有留意。在英皇舞蹈教师协会权威教材亚历克思·摩尔ISTD,Ballroom Dancing,Alex Moore的教科书中说,这种情况是有的事。实际上,在这一出步向前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路程都是前脚掌内侧着地的,擦地而行,只有到最后时刻才右脚跟着地)。还要特别注意的是,两腿是直的,前脚背是直的,腰背是直的,当前脚全掌着地,后脚脚背送直那一刻,是第一拍的开始,第一步的推送工作已经完成。在这一动作中有几个人们易犯的错误动作希望引起注意:①站立腿(左腿)没有弯曲②站立腿(左腿)垂直下降弯曲③后退时女士右腿出步太慢,阻碍了男士前进。④右腿在开步后到达第一拍的时候又下降了一次,违背了摩登舞只有一次下降的原则,第二拍2摆荡腿到位是直的,不允许有二、三次下降。
刚才发生的动作是第一拍one的前半部分,在1的下半拍时间里有也就是把左脚拖带动右脚旁边时,3个舞蹈要素①身体移动Body movement②CBM相对的身体运动(contrary body movement)无足升(body rise)。下面是重心的继续移动,也就是在低位的身体运动的过程,(任何一个舞步都要有两个过程,即推—拉,推的动作有上推、前推、后推、左推、右推、斜向推等,拉同样有相对应的方向性,要有很灵敏、柔和、力度和提拉感觉才能使身体出现舞韵,才能留住线条),在这一过程中,左膝关节要放松,右脚要有车轮般的滚动过程,在摩登舞移动中,下肢是起支撑、推拉和减辱作用,以确保身体平衡顺滑运行,脚的轮动,腰部、髋部等以下各个关节的柔滑减震功能,使身体舞动线条不出现断口和波动,要让人体运行中产生的震动消失在脚掌、脚踝、膝关节、髋关节、中腰等可活动两部位中,国标舞10个舞种,都要求上身的平稳,特别强调肩部的平稳这个原则,只是表现方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是一套理论,两个舞系,十个舞种。右脚掌应滚动踏下(膝关节前行,体重下压,全脚踏实成为重心脚,实现重心右脚转移,这个时间段里是1的前半部分,即正弓步,此时要有意识地拉长身体线条,后脚尖要拖着地板不放,以获得最大形体外观,要清楚自己后背留下的美丽线条,这时的正弓箭步、右膝关节的弯曲角度大约135°左右为佳)。
关于前推和提拉理论日本选手田中海德和阿代尔在英国黑池摩登舞教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至,他们强调内部活力流畅,使舞蹈轻松流畅,但确实是一个很难理解和解释解释的话题,既任何舞步都是身躯领头(Body Swing),两脚在身躯下轻快地走动(swing),双腿绝对不可以引导身躯,这是舞蹈宪法,不可违犯,田中海德用极慢的动作,在阿代尔的口令下展示了他的主题独舞,也许他过于强调狐步慢动作,特别是第一步提拉阶段的拖延,以至身体动作进入快步时,显得急促。但这一理论充分说明了在狐步舞第一步后半程拖长提拉时值的重要性,这要运用好多身体运动的科学原理,要认真研究和实践。
关于人体运动,胡宗翰先生在谈人体运动理论中指出,推与拉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力量,在双人舞中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如芭蕾舞、双人民族舞、摩登舞、拉丁舞,特别是在摩登舞姿开展中,更显示推拉的魅力,在实践中,推与拉是最基本、最直观的用力方法,其它各种力量的运用都以推拉为基础,并在推拉的运用中进取变化,如“牵、靠、紧、松、收、发、送、迎、翻、滚、润、滑”等,都是以推拉为基础,拉力与推力是相反的力量运用,在训练推力中,比较直观,容易感觉,特别是以腿部的曲伸产生的推进力量,平时也更强调脚抓地动作,以获得扎实稳定的推动力,但在拉力训练中,认识较为模糊,动作较隐蔽,找不到着力点,体会移动时,是以身体的腰腹髋部带领移动,这要慢慢体会,就会有感觉。在训练中,如前进走步,或华尔兹第一步,前半拍是推,这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理解,后半拍是拉,推就是推,拉就是拉,要经纬分明,推拉动作都要做得纯净,不只是在推拉训练中做得纯净,在其他各项训练中,如方步练习,要做纯正,不可扭转,不可斜出等,纯能出真技,纯能明心镜。
关于CBM,与此同时,CBM开始运作,这个动作运动过程贯穿于第一步的全过程(2/3秒)即:相对的身体运动,(Contray body movement)简称CBM,CBM是摩登舞Swing舞种的灵魂,没有CBM就没有圆的运动,没有身体的转动,无法越过舞伴和环绕舞伴,是转和旋转的需要,是平衡的需要,是谐调各方面因素的需要,它发生在swing类舞的第一舞步上。关于CBM发生的时值问题,在摩尔的教科书中说是发生在第一步,CBM往往在垂直于主力脚运作,它结束于这一舞步停止之前,不可在第一步运行停止之后还继续做CBM,否则就犯了CBM身体转度超过动力脚运行方向的错误。CBM是以右肩到肋,到右胯,到膝,到脚的为轴心的开关门板式的轴转动作,也叫做相对的身体运动,即以中腰发力,以髋带大腿,膝关节放松,由腰胯发力提拉借助摆动腿的动力势能(1/2mv2)和后背右背部肌肉的收缩进行左侧的摆荡。这时,主力腿(右脚)足部从身体到头,要延伸向外,感觉是以身体左侧边沿外弧线前进,摩登舞中的脚步线和身体运行线路不一定重合,就像篮球运动,球可在空中出界,而运动员身体也可以出界,脚不可出界,也就是说,脚步轨迹要直线运行,而身体轨迹是弧线运行。该侧胸部要往前挺住,小腹收缩,臀部提起,微撑住女士腰部,有从下上托女士的感觉。当右足向前成为重心足时,由脚跟、脚掌、脚尖配合膝部弯曲,身体拧转,这时的左脚要拖地,是左腿的肌肉和各关节是由紧张到放松的过程,是左腿由直变曲的过程,但又不可死压地板,要如影随形,弹簧般跟上,使后背、臀、腿后部形成漂亮的后背弧线。这也是身体运动过程中,中段发力向前,脚随身体的结果。摆荡腿经过支撑腿的时刻,此时是华尔兹舞Natural Turn全过程中的身体重心纵向移动曲线在平面坐标纵轴的最小值,即最低点,应该明白,下降是在上一小节3的后半拍完成,在Natural Turn第一小节维持低位是个渐变过程。应特别注意,此时的支撑腿的膝关节是滚动而不是弯曲,最柔和的支撑表现,更不是用腿部力量使另一腿跨出,更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双腿处于并膝不并脚的状态,也就是说,两膝关节要见面打招呼,友好地说一声“我从你旁边过去了,再见!”左脚的前脚掌内沿不置重力地擦地。到这时完成了第一步身体重心的到位,左膝关节极度放松,不可主动用外力折叠,提膝,这是一种感觉,也是判别会跳舞与不会跳舞,是真国标与假国标的分水岭,是试金石,意义重大而深远。
下面有必要讨论一下CBM,以加强对CBM这一要素更深层次的理解。国标舞权威教科书和专著中对CBM的定义和诠释:1、ISTD亚历克斯·摩尔(Alex Moore)的定义是:①右脚向前迈步,同时左胯与左肩向前转动②左脚向前迈步,同时右胯与右肩向前转动③左脚向后迈步,同时右胯与右肩向后转动④右脚向后迈步,同时左胯与左肩向后转动,这四种转动方式。2、IDTA的教材中,盖伊·霍华德(Guy Howard)的解说:CBM—contray Body Movement,是一种身体的动作以便于引导转动,不论是前进或后退,身体之另一侧,向移动足方向移动,此动作在左右轴转步中,表现最强烈。当移动足前进,使用相对的身体运动时,脚尖会稍转向外侧,而当移动足后退时,脚尖会转向内侧。需要弄明白的是,这种相对的身体运动都不是固定点的转动,是前进后退运行中的转动,CBM实际上是一种上半身的不完全旋转,而不是一种局部动作,故它是以腰轴的旋转意识作为发力要领,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左肩向前”或“右肩向前”,有其力学原理。
关于低位,摩登舞的低位运行主要是前进后退,在前进和后退训练中,有一定的做出了技术规范,要求在训练中一直保持低位,贯穿全过程,重心高度永远不变,永远是低位,一直不变的矮子走路走到底,矮到底,绝不允许中途站起来,因为重心的上升不允许出现在第一步前进结束和后退结束时,只能出现在摆荡过程中,如果养成前进结束的后退结束站起来的习惯,就很难在前进结束和后退结束时“向地板透气”,而向地板透气正是“起飞的力”的重要来源。走到底,矮到底,绝不允许中途站起来,即每一步前进结束重心转移到位后,必须以足前掌支撑至少3秒钟,不允许起跟后立即开始第二步,只要做到这一点,什么膝关节的滚动挤压,什么身体流动性,什么线条舒展,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再说后退,后退最易出现的毛病是“腰塌”“坐下”,这一难治之症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后退不到位就落跟,是落跟过早,并要求后退到位后不许马上落跟,必须以足掌支撑至少三秒。
完成这些工作后,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一个舞步的结束,就华尔兹的第一步而言,达到并膝不并脚的时刻就是这个舞步的结束,那么亚历克斯·摩尔教材中指出,华尔兹的升是在第1步的结束开始升,辛格森·安德鲁(丹麦)在摩登教学(The Ball Room Principles)中,about rising讲到,在华尔兹中有三种升高形式,①摆荡式升高Swing rise如Natural Turn中的滑翔式升高(slide)②推举式升高,如Spinturn第二步和后退跟转升③body rise身升,也叫无足升,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低位,swing类舞蹈都有,在维也纳华尔兹内圈转和狐步舞的三直步中表现最为明显。二是在高位,在下降以前要身升脚不升。此时身体左侧还要继续摆荡,还没有完全实现转体,也就是CBM还没有完成,即“一侧身体超过别一侧身体”,此后的时间,还要操作另一个技术,既无足升,此时,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仍保持压缩状态,让各关节充分松柔,蓄积能量,右脚要下压地板向地板透气,后腰发力,要靠腰胯的提拉,身升足不升地向前摆荡出左侧,从而完成了转度1/4(90°),第一步结束。关于这一点希望大家细细尝试一下,这一细微之处,永昌老师、马科斯讲习教学中和田中海德讲习中都遵循摩尔的学说,而且都有令人着迷的动作演示。相信会有惊喜出现的,要仔细体会哟!小课内容,不要忘记我!
看马科斯·希尔顿爵士的华尔兹右转 (3)
六、第二拍Two,包括swing rising sway几个技术环节
第二拍2的前半拍的主要工作是中途过程上升和摆荡左腿到位,在这里,左脚伸直,左脚踮起以脚掌支撑,许多人包括许多教舞蹈的教师,在这里都强调左腿和左脚向前纵向或斜向摆荡时是弯曲的,有的甚至还强调再一次下压,下重心,然后再上升,直到到位之后仍然是弯曲的,然后才渐渐伸直,他们把这种做法叫做“有味道”,叫做“把音乐灌满”,而把摆荡脚一出去就是直的,到位后保持伸直的做法贬为“象篙杆一样”“没有味道”“没有音乐”,但从物理学牛顿力学“惯性定律”来研究,那种再次下压使左腿弯曲的做法,改变了人体运动的质点曲线,即不符合华尔兹舞的身体运动曲线要求,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人体固有的惯性而使人体改变运动方向,所以,对于技术问题,它是有一定的物理和教学的理论模型的,一定可以用道理说清的,同时在艺术感觉方面也不好。请看马科斯的摆荡,不管是斜向摆荡还是纵向摆荡,都是摆荡腿一出去都是伸直的,到位后保持伸直,而且是一种自然直,放松的直。上升的过程中,摆荡腿一出脚都是伸直的,是摆荡身体出去而引发的,决不是提膝用力迈出的,在做侧摆时,不可有主观性地试探出脚,过早跨出,辛格森·安德鲁在2007年黑池摩登舞教学中(The art of waltz)纠正了这种错误做法,他说,过早地跨出,故意不自然地增大步幅,破坏了自然的摆荡上升,使上升摆荡身体运动曲线不圆滑,出现波折,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该自然地摆荡出步。此时进入华尔兹舞的特性和风格表现阶段,即是上升阶段,在升高阶段,右脚跟离地板,用力推送,直到伸直腿和脚,右脚背要直,形成芭蕾脚,左腿同样摆荡至一步之极限,且左腿是直的。要特别感觉一下这时的直,是一种在髋关节、膝关节极度放松状态下的直,是感觉左侧的腰、髋、腿、脚一线是吊在空中下垂的放松,是非常自然和非常舒服的放松。而跳舞的每一个舞步也都是加满张力到释放张力,由加力到放松的过程,因为加张力人是不舒服的,放松是舒服的,就如同犯人坐老虎凳,以及人的下叉动作非常难受,总想去放松,所以舞蹈就是痛苦+欢乐的过程,就是体会过程,就是带镣铐的舞动过程,其中的美妙怎能用文字表达呢!
纵向线条:下面讨论一下张力的感觉。胡宗翰先生和其它著名舞蹈学家都提到张力在舞蹈中的应用,我在欣赏和习舞过程中,到处体会到了充满张力的线条是非常美的,我看这有张力的线条象满月的弓,象大海的起伏,象初月,象长虹,它们充满了张力,是一些非常美妙柔韧的线条。因为摩登舞追求线条的美是第一位的,板块第二,步伐第三。艺术是诉诸感觉的,艺术本身是感觉,感受的,体验的。但对艺术的研究需要科学,需要思维和逻辑分析,而这些舞外之功夫的欠缺,而使一些国标舞狂热者落入俗舞行列,阻挡于国标舞大门之外。加了张力的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如一根线,可以拉伸成笔直的,也可以把它绕在一个圆筒上面,它们都是同样有张力的,那一个更美呢?那要看派上什么用场。在摩登舞中“头顶天花板的感觉”只能用于初级阶段,如果你老是一味去寻找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或是在运动中还要死守着这个架式,那么看上去一定是一棵硬梆梆的死线条,你确实是像米尔科Mirko所指的只用架型和固定的姿势跳舞的人,This is too square太古板,太呆滞,是僵尸。人体本身是一张非常科学合理的弓,后身的脊柱是硬材质,是弓的支撑材料,前身是拉伸材料,具备加张力使之弯曲变形的条件,在静态下,保持横膈膜以下笔直而且和地板垂直,横膈膜以上不允许垂直,腰和头颈由于被拉伸,加满了张力而后弯曲,在此基础上把左侧背肌向下压,那么腰和头脖子在向后弯曲的同时还会稍向左偏一点,男女都一样,但对女士要求更多更强烈一些。在动态中,每一步都是加强张力与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将人的身体通过加张力变形为美丽的弓形,然后是将弓形变成常态的过程,是释放张力的过程,加满张力的男女背影,中腰发力前行的美好线条,刚柔相济,弹性、柔美的美好形态,令人着迷,面对那些美丽舒展的线条,展开你的畅想吧,告诉你,一定有点弯曲,才谈得上舒展。试看马科斯·希尔顿爵士在身体运行时,那富于弹性的后背线条是多么漂亮。特别是女舞伴那裸露的后背,更能发现力量的美,女性特有的线条的迷人的美丽。以上谈的是纵向线条,横向线条也是同样道理,提摩西·豪森说,手臂不比肩膀高的动作是对的,许多人横向线条也是笔直的,就象耶酥蒙难的十字架,那可不叫舒展,那叫死板,横向线条要抱圆才舒展。
第二拍Two的后半拍,重心凝固在左腿,左腿伸直,左脚踮起以前掌支撑,后腿也伸直,右腿是背绷起来做成芭蕾脚,以脚尖内侧点在地上而且和地板之间有对抗,以获得地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向上的反作用力,通过芭蕾脚、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大腿、髋关节、骨盆这样一条力线,和上传递,把右侧髋关节向上顶,这就是“高位顶髋”,这时候的右腿就成为一根撑杆,即“危房撑杆随身带,芭蕾脚花处处开”。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左脚到位后,要靠整个身体进行斜向摆荡,这是华尔兹的精华,是生命线,是灵魂,不要向一侧摆荡,实际上是斜向摆荡,而认为是在升高,是用胸部升高,后腰的托举,松压肩膀,用头顶和前胸去向上寻找空中某点,这时,身体左前侧拉长成反弓型,右脚以芭蕾脚擦拖地板不放松,也叫擦地,是刹车,是高级汽车的ABS,而又不能一下刹死,有如临别的爱人,依依不舍,配合左侧斜向引导,产生漂亮-的侧身圆弧,身体此时呈C型。这时形成了高底肩和高低胯,身体板块形成反弓型的倾斜,重要的是这时的身体板块是平行四边形,高低胯平行于高低肩,而右脚拖到最高点的过程,就是恢复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过程,变弓型身体为垂直型身体的过程,第二拍完成。
关于倾斜(sway)是指上身纵轴线偏离垂直座标的状态。其作用是伴随反身动作,保持平衡,展现人体曲线美的形态。动作原理是,借助摆荡与反身,并使上身(胸、颈、头)滞后于胯部。胯部左侧前沿位于身体的最前端,在国标舞的运动过程中,倾斜主要是用于抵消运动身体惯性的身体语言表达,其次是增添视觉美感,再是作圆周运动的需要,是协调平衡的需要。这在田径项目的短跑弯道技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国标舞理论中倾斜包括左倾斜和右倾斜,故意做出不符合动作原理的倾斜是丑陋的倾斜,错误的倾斜不如不倾斜好。
七、第三拍(舞蹈要素包括:rise lowering continute)
第三拍3的前半拍是并脚换重心且继续升高的过程,利用上体舒展以及脚尖的升高创造出最大的身体延伸,在右脚将要与左脚合并和已经合并的时候,然后迎来了华尔兹的高潮,即并步升高时刻,并脚时要并脚不并膝,膝关节不可锁死,应放松,是一种拉直的放松,这时,如海浪涌起到顶点,在最高最远的地方,有飘的感觉,被抛的感觉,失速的感觉,此时无限风光在险峰,失重、悬空、放松、飘荡等感觉美不可言,要有总不想下落的维持力,万不得已才下落,那是因为音乐不等人,切记,这时身体的长度不是高度,不然会重心不稳,所谓升应是身体的最大延伸,而不是把重心过度提高。
关于高位,摆荡结束双脚并扰后,在第三拍3的前半拍高位停留,这半拍停止不是僵化停止,或静止,而是脚下进一步踮起来,双脚象锥子一样扎在地板上,地板给予脚尖向上的反作用力,集中地沿着足尖向上依次通过各有关关节传递,上部身体前面把横膈膜顶起来,胸部提升,后面把脊背向上拉长,双肩下沉,颈项拉长,头部上顶,整个人体主线条拉长,这一拉长,比平时已经拉长的线条进一步拉长,这进一步拉长包括胡宗翰所说的“微动作”在内,也有Mirko 所讲的为下一小节转动反向预留空间的扭动,也包括汉斯大师所讲的威廉皮诺所演示的身体延伸加扭动复合式,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上述进一步拉长的过程在第三拍的前半拍完成,许多人在此,呆若木鸡,无事可做,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上述过程及其感受,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他们当中有少数人知道,可基本功不行,想到做不到,无法从地板那里借来尖端化的力量,把身体进一步延伸,在高位取得时间较长的制空权,身体难免僵硬死板,为了实现这种高位状态,唯一的出路就是魔鬼训练,而且哪些技术规范要点相互间不是孤立的,有一要点做不到,就有一连串的做不到,这时的状态,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不是靠说教和摆架子能掌握和领悟的,老是在原地搞静态的练习是害死人的帮法。胡宗翰强调,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支持技术,做到位,做准确,许多人之所以技术不到位,就是源于感情不到位,决不存在脱离了内心感情的单纯技术。
关于升降动作,在平时老师辅导的时候听惯了用脚下压地板上升的理论,这是在初级阶段,但这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这为我们下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升降技术的文字描述,在许多教科书上对升降技术的定义有所不同,在Alex·moore的教科书上,它说升是“身体向上伸展及腿部肌肉提起”。最新出版的《ISTD标准舞技巧》中的定义为:利用脚、腿与身体所做出的上升与下降动作,此定义中多了一个“脚”一项。在《IDTA舞蹈技巧》中则说得更详细“上升是由腿部肌肉提起,膝盖伸直,及身体向上伸展而提升高度”,此处又加了一项要素—膝盖的动用。在做好上述这些事情的前提下,在右脚向左脚擦地合并过程中把中段向右(顺时针)拧转,带动整个身体板块向右拧,左脚以脚掌原地碾转1/8。在保持升高的时候,还有一个动作要做,就是欲右先左,这是节奏的需要,是小节之间连接顺畅的需要,增加舞蹈的流畅感
第三拍three后半拍:身体落下的时刻也是左脚出脚的时刻,即并脚即下落左脚,不可并脚时间过长,如过长会影响舞蹈的流畅性,要注意交换重心要快,不露痕迹,在下降中要先降落右脚脚跟后,才能左脚出步,不落右脚跟出步是错误的。关于身体下降,马科斯·希尔顿在教学中指出,身体的下降是从上身开始,然后传递到脚跟,也就是,先下压放松肩关节,下传到髋关节,到膝关节,放松到裸关节,前脚掌到脚跟着地。从而完成2到3拍1/8转度,此时完成了右转135°(90°+45°),于是男士右转135°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资料:亚历克斯摩尔 Alex·Movre教科书,冯永昌、胡宗翰、傅中枢等论文,马科斯·希尔顿、卢卡·巴勒奇、汉斯、威廉·皮诺、马西姆、理查德·格里弗、约翰·伍德、提摩西·豪森、安德鲁·辛格森、米尔科等大师视频教材,北京舞蹈学院部分教材。
怎样跳好摩登舞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
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
摩登舞是移动性很强的舞蹈,整个形体在惯性中移动。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大小,是习舞者综合技术的集中反映,值得认真探索体验。不仅做到形体移动垂直稳定,更重要的是轻快流畅。
一、上身重心移动的引导:
行话说的要感悟用身体来跳舞,其实就是用上身重心的移动来引导头颈眼视、左足右足、左肩右肩的移动,即以上身为中心,带动上下左右。换句话说,头颈眼视、手势舞架、支撑足和移动足,都是跟随上身重心的移动而移动的,不能先动足后动身体。其要点是:
1、前进步,上身重心首先前移超过支撑足的足尖;
2、后退步,上身重心首先后移超过支撑足的足跟;
3、从降的低位到升的高位要先用上身重心去移动摆荡;
4、凡有转度的步伐都要先转动身体;
5、花步造型同样要先由身体的倾斜下腰去带动头部和肩部的倾斜,以便展现出形体在不平衡中求平衡的舒展美。
总之,上身重心移动的引导,是惯性流量产生的先决条件,大前提。
二、上身自然重量的运用:
摩登舞中的华尔兹最显著的特点是形体起伏不定,摆荡倾斜,深波浪式的流动。因此,做好降升动作格外重要。摩登舞中除探戈外都是有降升的。充分运用上身的自然重量是做好降升动作形成惯性流量的重要因素。其要点是:
1、下降时,上身自然重量随重心前移或后移快速弧线移动下坠,但不能松胯松腰;
2、上升时,上身自然重量随上身重心的摆荡而迅速斜向移动上扬,致使肩部自然倾斜但不能耸肩;
3、从平位到低位,从高位到低位,上身自然重量快速下坠产生的惯性要大;
4、在既有摆荡又有转度的步伐中,上身自然重量迅速上扬所产生的惯性要控制其大小,以适应转度的大小;
5、无论上身自然重量的下坠或上扬,都要控制好胯以上整个形体和舞姿的垂直稳定和定型定位,不能变形。
三、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
在有降升的步伐中,上身自然重量的下坠或上扬,离不开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曲伸、弹性所产生的惯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膝踝的柔是松弛,韧是有力。膝踝的弯曲为降,伸直为升。膝踝的曲伸必然产生弹性,其惯性致使形体移动流量增大。它的要点是:
1、有降的前进步,由于上身重心前移引导,重量快速下坠,踝关节放松向前弯曲,特别是支撑足的膝盖下降大大超过足尖,其惯性促使形体滑翔式的快速前移;
2、有降的后退步,由于上身重心后移引导,重量快速下坠,膝关节自然向后弯曲,特别是支撑足的大腿根部下降大大超过足跟,其惯性致使形体滑坡式的快速后移;
3、有升的前进步或后退步,由于膝踝先曲后伸的弹性,其惯性促使上身重心、重量由低位向高位迅速移动上扬,形成摆荡之势,从而顺势完成自然倾斜和规定的转度;
4、膝踝放松弯曲而降一定要降透,膝踝有力伸直而升一定要升够,降透升够才能形成深波浪式的流动感。
四、支撑足蹬地板的推力:
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最关键的是支撑足蹬地板的推力。为什么说支撑足与移动足的关系要以支撑足为主?其原因就在于支撑足的推力是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动力所在,它推动形体和移动足的移动。移动足只是随上身重心的移动而移动,随支撑足的推力而开胯延伸,而不能用移动足的移动去消减支撑足的推力。没有支撑足的推动力,哪来的惯性流量?形体重心移动的引导、上身重量的下坠上扬、膝踝的柔韧曲伸,都是为支撑足蹬地板推力作铺垫的,而支撑足的推力反过来又是为整个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服务的。
因此,支撑足要做到随形体重心移动引导快而降升快、推力快、收足快,实现发力无痕迹,去势无断口,形体自然流动。支撑足推力的要点是:
1、前进步,无论是从平位到低位、从低位到高位、从高位到高位、从高位到低位,也无论是闭式位、外侧位、开式位,只要是前进步,支撑足必须:①、足跟离地;②、足掌支撑身体重量;③、足掌用力蹬地板向前滚动产生推力;④、腿部斜直。从而推动形体重心快速前移。
2、后退步,支撑足则是:①、足尖离地;②、足跟承受身体重量;③、足跟用力蹬地板向后滚动产生推力;④、腿部斜直。从而推动形体重心快速后移。
3、凡是连续后退步的触足点要求足掌触地的步伐,哪前一个后退步完成后的支撑足就不能起尖用足跟蹬地板推力,而要快速落跟起跟用足掌蹬地板推力。
4、凡轴转,不论转度多少,都是用支撑足的足掌压地板转动。
5、凡跟转,不论转度多少,都是用支撑足的足跟压地板转动。
总之,习舞者要非常重视支撑足的“三个快”和推力的“四个细节”。
五、移动足触足点的滚动:
摩登舞要求每一步都要坚实,坚实的含义是既稳定又要推力。每移动一步,都要借前一步的惯性而移动,同时又为下一步做好准备。这就要求移动足移动到位时的瞬间足部与地面的触足点必须滚动,否则交换重心时支撑足既不稳定又无法推力。因为支撑足与移动足是相互交换的。前一步右足是支撑足,左足是移动足,而下一步必然要交换重心,左足完成移动到位后成为支撑足,右足完成推力收足后就成为移动足了。因此,支撑足的推力是与移动足移动到位交换重心那一瞬间触足点的滚动是紧密相连的。有降的步伐,移动足开胯延伸,前进通常是足跟触地,滚动到掌尖,后退通常是尖掌触地,滚动到足跟。有升的步伐,往往是足的全掌触地,滚动到足的前掌。左足和右足重心的交换,支撑足和移动足的交换,其足部触足点跟掌尖或尖掌跟的滚动配合,是习舞者掌握地板技术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是产生惯性流量相当重要的因素。其要点是:
1、有降的低位前进,移动足到位,跟掌分明,先跟后掌,压掌起跟,其惯性可使形体迅速到达垂直位,也就是通常说的足到身到垂直,可使后一支足随形体前移而借惯性自然收足到垂直位,可使移动足交换重心成为支撑足向前滚动到掌尖蹬地板推力;
2、有降的低位后退,移动足到位,掌跟分明,先尖掌后足跟,压跟起尖,其惯性可使形体和前一支足迅速到达垂直位,同时向后滚动到足跟蹬地板推力;
3、有摆荡的身体上升的前进或后退,移动足到位,全掌与前掌分明,先全掌后前掌,其惯性可使形体和后一支足迅速到达垂直位,促使肩部自然倾斜和完成规定的转度;
4、从高位到高位,移动足到位,由前掌压地板承受身体重量,其惯性可使形体保持高度迅速到达垂直位,重心十分稳定。
六、肩部引导转动的顺畅:
摩登舞形体移动的惯性流量突出地表现为始终在转动中前进或后退,可以说旋转是摩登舞的生命。肩部引导转动,能促使身体线条具有流动感和美感,也能使旋转更为顺畅而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平衡。我们说的肩部引导,包括肩部、大臂和肘部。上身的整体转动,包括胯、腰、肩、头,而肩部引导转动则是上身整体转动的表现形式。它的要点是:
1、在有反身动作的步伐中,进右足左肩向前引导,略右转;进左足右肩向前引导,略左转;退右足左肩向后引导,略左转;退左足右肩向后引导,略右转。
2、在有反身动作位置的步伐中,无论是外侧位或开式位,第一步是进右足的步伐左肩向前引导,后退的一方右肩向后引导。第一步是进左足的步伐右肩向前引导,后退的一方左肩向后引导。连续进退的步伐,如没有转度,要保持反身动作位置。
3、在有规定转度的步伐中,只要是左旋转,无论进退左足或右足,一律左肩向后引导;只要是右旋转,也不论进退那支足,一律右肩向后引导。
4、在转速较快的连续左、右撇转中,无论进退左足或右足,右足轴转右肩引导,左足轴转左肩引导。
5、在转度较大的双左、双右旋转或一步转度为3/4的步型中,左旋转先右肩引导后左肩引导,右旋转先左肩引导后右肩引导。
总之,一对优秀的选手,是非常注重肩部的引导的。
七、收足的惯性促动肩引:
要做好有旋转的动作,除了肩部引导转动,还要具备轴转或跟转重心的垂直和旋转的速度,这是旋转的三要素。重心的垂直和旋转的速度,离不开移动足收足出足一条线所产生的惯性。收足快则重心垂直,出足到位及时则有一定的旋转速度。收足出足产生的惯性对肩部的转动有直接的促动作用。其要点是:
1、以华尔兹右转前三步为例,当完成第一步右足前进后,第二步收左足到达支撑足的垂直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右肩向后转动,紧接着出左足到达准确的足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左肩向前向右转动。
2、以华尔兹右转后三步为例,当完成第一步左足后退后,第二步收右足到达支撑足的垂直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右肩向后向右转动,紧接着退右足到达指向的方位时,其惯性便促动右肩继续向后向右转动,而第三步收左足并右足时,其惯性便促动左肩向前向右转动。
3、由此类推,凡有旋转的步伐,必须先收足再转动。例如男士的左、右撇转,如果不先收足,没有收足产生的惯性促动肩部的引导,既转不动又转不稳,因为移动足掉在身前,重心就不垂直,不平衡,也没有相应的旋转速度,怎么能转动180度呢?
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视移动足收足出足一条线的惯性作用。
八、腰部力感上提和转换:
支撑足的推力是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关键,为什么说腰力与足力要以腰力为主呢?因为没有腰力的上提,重心就不稳,形体会变形;没有腰力的转换,上身重心就不能进行移动引导,支撑足也不能进行滚动推力。腰力的运用总是在足力的运用之前,腰力是足力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是腰胯的艺术,摩登舞也不例外。因此,腰力的上提和转换,是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核心。很多习舞者越练越失去信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只注重足步,不注重腰部力感的上提和转换。腰部力感的要点是:
1、形体线条的美感,形体重心的垂直,自始至终全*腰部上提的力感;
2、上身重心前移的引导,依赖于支撑足后腰前顶的力感,上身重心后移的引导,依赖于支撑足前腰的上提和移动足后腰的力感;
3、上身重心重量快速下降,腰部的力感保持上提,一点都不能松;
4、当支撑足蹬地板推力时,腰力同时在推动;
5、当上身重心摆荡和重量上扬时,腰力起着推动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6、当重心交换时,腰部的力感随重心交换而转换;
7、在有转度的步伐中,腰力总是上提保证轴转或跟转形体的垂直和旋转的速度;
8、在花步造型中,腰力的上提和转换显得更为重要,使形体线条更加美化。
总之,感悟运用腰力上提和转换是很难的,一旦领悟,便一通百通,舞艺大为提高,越跳越有劲,越跳越自信。
掌握运用好上述惯性流量的原理和要点,能避免形体移动中的断口。所谓断口,是指瞬间的停顿。
通常说的断口主要有:
1、上身重心移动引导的断口;
2、腰力转换的断口;
3、膝踝柔韧的断口;
4、足部跟掌尖和尖掌跟滚动配合的断口;
5、肩部引导的断口。
这五个断口是影响形体移动惯性流量的主要障碍。习舞者要下功夫练出惯性,消除障碍,增大流量,享受舞蹈带给我们的快乐。
摩登舞女子身位与姿势变化
在摩登舞中,有各种关于身位和姿态的不同说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马克斯先生的拉长、拉升说法—他强调超反身动作要有小窗口的感觉,舞伴的上身向左和向前多一些。
2、铁木西的说法—和马克斯的说法差不多,多了一点舞伴的身体如同抽屉的感觉,比较清楚的表明了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关系。
3、路卡的说法—他的舞伴说要求左肩向左、头向后一点,所不同的是他要求后背肌肉收缩,而不是拉升。这样的姿态比较开阔。
这几种方法各有特点和好处,问题是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就有点教人搞不清楚啦!
其实,这几种身位和姿态并不矛盾!我们知道摩登舞的特点之一就是「转圈」的舞蹈。在这个圈之中有无数个静止的点组成了一个圆。上面的不同姿态,只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的一个静止的点而已,这就是姿态不同的原因。
实际上,在舞蹈中这几种姿态是反复运用的。比如右转123的动作,前进的人是多一点反身动作,上身有向前关闭的要求和感觉。右转456后退的人应当是上身留在后面,呈开放状态以求更开阔的姿态。可见,这几种姿态是统一的,并不矛盾。
那么,在垂直方面的体态有什么要求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不应简单的认为直就是最好,要知道直也是一个完整的舞步动作的一个点而已,它是一个位置上的表现形式,但决不是舞蹈全部。我们要学会动态的平衡感觉,在这种状态中找到一种平衡的直,才是舞蹈的感觉。实际上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摆荡中找到这种平衡感,形成舞伴之间共同的重心和中心。顺便说一下,没有舞伴的独舞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很好的训练我们的自身的重心和平衡能力。决不能用两人共舞的要求来要求独舞的感觉,那是不可以的,要出问题的。
要想跳好国标舞的人,要注意男女舞伴的配合。特别是往高的水平的时候,对男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两人的跳法有不同之处,这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最后就是在比舞伴的水平高低。男伴的引带和舞伴的跟随是特别重要的技术要求,这要花时间练习的。但是,舞伴的姿态和形态掌握好了以后,摩登舞很好跳,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所以在学舞的过程中要很好的想想,开阔思路和眼界,多听多想多学多练习,就能很好的掌握摩登的基本要领。少一些那种拉丁靠的是天赋,摩登靠的是苦练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世上没有不费力气的免费午餐可食。
摩登舞架型的基本条件
任何运动都离开不了几何力学原理,缺乏了合理的力学,做不出准确的动作来。舞步的运行,两足的交替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互相交替,只不过两腿膝盖不一定垂直而已。跳摩登舞的时候,除了身体竖直之外,「架」的摆正被视为首要条件;任何步型和动作都离不开「手架」,离开了固定「手架」的舞蹈就不是摩登舞的范畴,所以,学习舞步之前就得学好摆「架子」。
我们摆「手架」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外型,而且,要注意它的内涵。一位老一辈的世界冠军在黑池(UK)讲学中,要我们不光是注意外形,还要注意它的力学结构,只有掌握其结构的内在特征,在运动时,我们才能把身体各部控制得稳妥;否则,「手架」容易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同情度的变形。说到「手架」的力学结构,可以分成A、B、C三组六个三角形:
A、1头顶至左右手的手肘是「上边」等边三角形。
2中腰至左右手的手肘是「下边」等边三角形。
B、3左肘至头顶及大椎是「左上」对称直角三角形。
4右肘至头顶及大椎是「右上」对称直角三角形。
C、5左肘至大椎及中腰是「左下」对称直角三角形。
6右肘至大椎及中腰是「右下」对称直角三角形。
运动时,保持外表的几何图形固然重要,但是,维持内在的力学结构更是必不可少;有了内外的结合,才可以使外形美观大方,又可以维持力量的均衡和姿态的稳定。如果改变了力学结构,就会破坏了协调性,就会力不从心。
手架的稳定,没有肌肉的力量的支持是不成的,但在移动步法中,先靠肌肉的支持,会做成不同程度的僵硬;因此,必须熔入意念,使内气运行贯通全身,这样,就不会因为身体某部肌肉「固定」,而影响了其它肌肉的工作。用意念的方法,在头顶通过脊椎的连结,把两肘轻轻吊起,就像上海的浦东大桥的钢索,由于头顶有一种意念的反作用力,头颈就能自然直竖,不会僵硬,同时,「手架」的手臂又能紧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另外,两手肘通过脊椎的连结,可使中腰往上拉起,不至于为了把身体拉长腰部往上挺,做成腰部紧张,这样,在互相连结下,就能一气贯通。
迈步与动作,又须注意由腰脊发力,只是腿部带动身体移动,就会或多或少破坏了平衡,虽然手架的外表不一定会产生变形,但身体的重心就不能垂直,左右就不能对称,最明显的表现是肘下这一对三角形产生了变形。所以,发力时要注意身体中正不偏,力由脊发,这样,才能确保力学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国标舞基本功反身转动技巧技巧
十种基本功技巧中的反身转动技巧,称得上技巧中的技巧,或基本功精髓。沿续前文引言的宗旨和原则,以下就反身转动技巧在基本功中的地位,与其它九种技巧、与所有十个舞种的关系,试作一番剖析。
什么是反身转动技巧(以下简称反身技巧)经典教材中称作“相对的身体动作”,“指的是以相对的胯和肩朝动作腿运动方向转动”。这一令人费解且有语法毛病的表述,如果换成“扭秧歌”,尽管不全面不科学,而且土里土气,却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就是:“左腿向前(后),身往左(右)转;右腿向前(后),身往右(左)转”。需要顺便强调的是,反身技巧是以“脚随身动”为前提,并以实现“脚随身动”为目的展开的
“反身”,我们在踢足球踢毽子运动中可以见到她的身影,找到她的感觉,体会到她实际上是促进人体流动、保持人体平衡的自然协调。至于仪仗队的行进步,至所以见不到“反身”,是由于为了显示下肢及上肢整齐划一效果而作的特殊处理。
反身技巧贯穿于基本功所有技巧中,应用于所有舞种的基本功中。
一、平面牵引的左右旋转需要反身技巧。经典教材中的反身技巧(相对的身体动作)是以“旋转舞步”左右转体为目的来阐述的,即:前进的左右旋转、后退的左右旋转。这是反身技巧的直接运用。
经典教材还提示了这一过程的注意事项,现挑选其中易懂的摘录如下供参考。“应懂得支配旋转的基本要素是什么”“除轴式运动外,这种相对的身体转动都不是固定点的运动,比如在做向前右转时,首要的感觉是身体左转向前转动,而不是向右转身”“虽然相对的身体动作同时包括了胯与肩的转动,如果试着体会向前转时主要以肩带动,向后转时主要以胯带动,这些感觉上的微小差异…是极为有益的”“不得单用肩带动…”“更重要的是…不改变迈步的方向;…脚向外伸出时就带有角度,这是完全错误的” …
二、平面牵引的前进后退需要反身技巧。在经典教材中这一反身技巧表述为“相对的身体动作位置”“上身的不完全旋转”,并包括所谓“彻底的不完全旋转”“向肩部引导发展的不完全旋转”“永不消失型的不完全旋转” 三种类型。在前进后退中,通过上身的不完全旋转” 实现“脚随身动”,这是反身技巧的间接运用。
经典教材提示了这一过程的注意事项,这里也挑选其中易懂的摘录如下供参考。“相对的身体动作是身体的动作,而相对的身体动作位置是一种位置,指的是身体不转动情况下,一脚在身前或身后形成交叉”“朝舞伴之外迈出的每一舞步…都必须与身体交叉”“相对的身体动作位置常用在探戈舞及一切队列行进舞步型中” …
三、纵向牵引的持握姿势需要反身技巧。关于持握姿势,经典教材、视频教授、现场讲解都有详尽而直白的表达,其要点试归纳如下:腰胯与背纵向挺直,大臂与背横向平直,颈项牵引上拉的同时两肩自然放松;男士左小臂左冲上右小臂冲下,女士左右小臂均冲上;小臂与大臂夹角,男士左约120右约90,女士右约120左约90。
这是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应该看有没有运用反身技巧。如果运用反身技巧,使上身稍向左偏,达到左背肩甲骨突出的效应,此时上身协调性能最佳。这一点对女士尤其重要,也就是说,作为跟舞的女士应该让领舞的男士,右手指感触到明显的突出。
四、倾斜、摆动、升降也需要反身技巧。在前文中已经论及,这里不再赘述了。至于不漏痕迹、全脚滚动、领舞跟舞、节奏处理,当然没有直接关系。
五、十个舞种基本功都需要反身技巧。以上分析主要针对摩登舞,但对拉丁同样适用。以摆胯,缩臀为主要标志和特色的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除了需要遵循“脚随身动”原则外,同样需要反身技巧。因为节奏快,因为摆胯多,反身技巧的作用好像不那么明显、那么突出。如果我们放慢动作像动画片一样,就会感觉到“反不反身,大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以节奏最快的牛仔(男步)试试看--
左腿绷直左脚后踩时—上身偏左/左脚收回原地时—上身偏右/左脚向左连踩2次时—上身偏右/右脚向右连踩2次时—上身偏左/第2次左腿绷直--如此循环。如果上身没有这一“不完全旋转”(经典教材用语),很难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摩登舞基本功的训练
对于初学舞蹈的人,我认为,架形最重要了,要想跳好摩登舞首先要有一个好架形.
一,上身姿势
上身的姿势是架形重要部位,那么站立时应该是笔直挺拔的又很自然的,具体的方法:
1:收缩你的后背肌肉,拉长你的脊柱并微微向前推动,使你的前胸延伸扩张,同时拉长你的两肋并挺立,(女士的这个动作要比男士做的大)
在这里提示:有的人不是靠收缩后背的肌肉向前推动拉长的脊柱的方法去做而是用力量硬挺起前身的胸膛,这样做的后果,势必回导致身体的僵硬,死板 ,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
2:放松你的双间,向下垂,你要感觉到肩是没有力量的张开你的双臂,横向拉长,把肘抬起朝后端平,使左右两条大臂成一条直线这是你会感觉到你的身体在横向扩张,非常宽阔.而且你的大臂也非常的长,上身就像背负一个十字架一样,
3:把颈椎向背后推动,使脖子顺着后背的方向向上拉长,头要抬起来,男士向左转头约15度左右,下巴抬起来,眼睛睁大,目视点与头的方向一致,向前方,远处,高处看(高远前),这时额头好像有第三只眼,在放射一束光,射向前方远处的上方.
女士的身体中段和肋部右转30度左右,并向后侧倾斜,头顺着身体的倾斜的角度向后侧上方拉起,头左传约在45度左右,眼睛与头的方向一致,斜向天棚.
二,中段姿势
摩登舞的中段是直立的,腰要有力量,不要松懈,塌下来,而且要向上下两端拉长,拉紧.腹部要收缩,并把起位置向后推动(腹股沟),这时会感觉腹肌瘦长,而且很平,中腰立起了,,那么后部的臀部要通过尾骨向前推,改变原有的生理现象,形成艺术形体,使整个中段部位直立起来,有了这样中段的支撑,才会使整个身体线条笔直挺立.
三,下肢姿势
下肢站立时,两条大腿微微内扣,大腿肌肉要内收内滚,使膝盖和指尖的指向基本朝向一致,同时膝关节要放松,微曲,这样会使得整个上身更笔直(女士上身略呈狐线状)下肢的两条腿或并或打开都可以了,
做为初学者能理解到这些,就可以了,但是必须要实践,要行动起来,一时理解不到位是正常的,不要过急.
那么随着舞蹈感知的不断提高,可以从下面的舞蹈练习,来进一步的去认识舞蹈的更深层的内容, 将双脚并拢、站直。把体重落在双脚的大拇趾上面,把足尖踮起来,也就是把足后跟提起来,尽量提高,越高越好。足背尽量绷高,越高越好。把腹股沟向里凹进去, 把臀部收紧向上提。把尾椎骨向上顶。
体重和地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板对脚下的反作用力,沿着双脚的大拇趾-足弓-踝关节-小腿骨-膝关节-大腿骨-髋关节,这样一条线,传递到髋关节。感觉到髋关节下面的腿是撑杆似的在向上顶,配合臀部紧向上提。这时候要觉得“腿长到腰上了”,因而腿变长了。或者说,“把臀部当成腿来用”。这种做法和相应的感觉是一切做法和感觉的核心之核心,关键之关键。一定要找到这种感觉并且始终保持住这种状,这种状态和感觉简称为“顶髋”。 你会发现一旦不把足尖踮起来,上述“顶髋”状态就会消失。 臀部处理不好,它就是包袱,是累赘,处理得好,它就是宝贝。怎么处理?就是按照上面的做法把臀部当成腿来用。
坚持做这种练习,不仅把腹部的脂肪消灭掉,而且把臀部的脂肪也消灭掉,使屁股变得紧绷绷的,而且位置提高。练习的时候应该把臀部练痛才算做到家。
把尾椎骨以上的脊柱(中轴线)一面拉伸一面向上提,感觉有人提着你的耳根向上拉你,用头顶去够天花板。
脊柱(中轴线)向上的同时,两边的背肌向下。从而使背部张紧。由于我们要把双臂抱圆,因而背部并不是严格的几何学意义上的平面,而是有一点微弱的向外凸,就象西瓜皮的外表面,当然不要凸得那样多。正是由于这一点,保证了挺胸但不扩胸。由此也知道两边的背肌并不是简单的向下,而是还要向两胁(腋下)延伸。 这时候双肩会自然而然的下沉,包括锁骨一起下沉。颈项拉长了。 由于我们要把双臂抱圆,因而双肩有一点微弱的内扣,也就是说,背后两块肩胛骨之间的距离会加大(这是和拉丁舞相反的)。 双肩和锁骨一起下沉,颈项拉长的同时,肩部的三角肌象挤牙膏似的向外挤,从而在更加保证沉肩的同时,使双臂向外延伸出去。 挺胸但不扩胸。由于对臀部的上述处理导致良好的拉腰。拉腰使中段拉长拉细变得挺拔,导致胸部上升。这是打开胸腰的基础
维也纳华尔兹自娱式筒易跳法
1.左旋转前进步
只要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跳法一说就会,因此不再使用图解
第一拍 男进左,女退右。当重心移至脚掌时,开始左旋转。
第二柏在基本完成180度左转时,男退右,女进左。
第三拍男左脚并向右脚,女右脚并向左脚。
第四五六拍。男照上述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坏迸行。在练习中,应注意重心的集中,并稍带倾斜,尽量在微贴状态下旋转。
2.右旋转前进步
右旋转是左旋特的反向表现。只要作一个左脚的前进基本步,把脚换述来,就可以从出右脚的状态下开始。
第一拍男进右,女退左。在重心移至前掌时开始右旋转。
第二拍基本完成180度右转时,男遇左,女进右。
第三拍双方同时并脚。
第四五六拍男照前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坏进行练习。在自娱场合中,有时转累了想休息一下怎么办?可采用原地踌躇的方式。
3.原地踌躇步
快华尔兹的原踌躇,一般采用西步踌躇的方式。
第一拍男进左,女退右。
第二柏男右脚和女左脚在重心脚旁点地,但不要转移重心。
第三拍保持脚的位置,继续上升和前迸的动律。最后一瞬间落下脚跟。
第四五六拍男照前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如果你的重心稳定能力较强,也可以做一步跨躇。方法相同。
第一拍男进左,女退右。
第二三拍另一只脚保持前后张开的开放式形态,身休继续上升和向前。
标准跳法的左右旋转
标准跳法的左右旋转,在形式和方法上都与简易跳法有很大的不同。筒单地说,左旋转是锁式结构,右旋转刚是横并式结构。
1.左旋转前进舞步
男进左、女退右,在重心移至脚掌时,开始左旋转。
当左转至135度时,男横右、女横左,并继续左转运动。
男左脚锁向右脚的前面,并继续左旋转90度;女右脚向左脚靠并,并继续旋转45度。
在往下运行的一小节里;男与前女步同、女与男步同。需要说明的是,凡处于锁步状态时,旋转度应大于并脚状态的一方。这是形成舞程线的图形轨迹的需要,否则将出现直线性发展。
2.右旋转前迸舞步
男进右,女退左,向斜墙位偏离45度,当重心移至前掌时开始右旋转。
当右转至135度时,男横左,女横右。男在左肩引导下右倾斜,女对称相反。
男右脚,女左脚向重心脚并拢,重心上升和倾斜均应保持。在最后一刹那形成并步,并迅速特移重心,以便下一步向斜墙方向友展。
下一小节女与男前步同,,男与女步同。右旋转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共舞双方在沿着L.O.D运行,但每一小节第一拍的这步方向,却必须向斜墙位呈45度偏离状态发展。
左旋转前迸和右旋转前迸之同。必须使用一千前进换步来衔接,前进换步实际上是一个前进基本步,只是因为在快速转动中,不可能有大的横移,所以才将这种变形的旋回以专用名称。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 搜狐网 | 五环体育舞蹈网 |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舞蹈视频大全 | 中国体育舞蹈网 |
舞蹈圈 | 拉丁一百 | 拉丁舞服专卖 | 中华舞蹈网 | IDSA世界体育舞蹈协会 | 中国国际踢踏舞协会 |
拉丁汇 | 泰安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 | 舞蹈服饰品牌网 | 中国体育舞蹈教师协会 | 世界华人体育舞蹈协会 | 亚洲国际舞蹈联合会 |
拉丁舞第五大道 | 深圳凭风拉丁舞专业培训中心 | 山东舞蹈网 | 鬼步舞论坛 | 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网 | |
优舞网 | 拉丁舞曲大全 |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 女鞋品牌大全 | 天津整形医院 |